美國及盟國正準備對俄羅斯石油行業實施下一輪制裁,旨在限制俄羅斯精煉石油產品出口的銷售價格,一些市場觀察人士警告,此舉可能會擠壓全球供應。
本週歐洲各國財政部官員正討論即將對俄羅斯石油產品實施制裁的細節,這些制裁將於2月5日生效。將對俄羅斯精煉產品設定兩個價格限制:柴油等價值出口產品和燃料油等低價值產品的出口產品。
美國及盟國正準備對俄羅斯石油行業實施下一輪制裁,旨在限制俄羅斯精煉石油產品出口的銷售價格,一些市場觀察人士警告,此舉可能會擠壓全球供應。
本週歐洲各國財政部官員正討論即將對俄羅斯石油產品實施制裁的細節,這些制裁將於2月5日生效。將對俄羅斯精煉產品設定兩個價格限制:柴油等價值出口產品和燃料油等低價值產品的出口產品。
ETToday 記者廖婕妤)
立法院昨(10)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排碳入法,展開碳費訂定作業,分階段針對排碳大戶開徵碳費,最快2024年實施。工商協進會認為,減少排碳與減緩地球暖化速度,為全民責無旁貸的責任,沒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臺灣推動淨零排放是「起點而非終點」,過程中仍有許多困難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因此提出8點建議與呼籲。
〔 2023/01/11 17:10 自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廉航「捷星航空」(Jetstar)上週六(7日)一架從日本東京成田機場飛往福岡的班機接到一通炸彈威脅電話,引發外界關注,今又傳出我國「星宇航空」(STARLUX)日前也收到炸彈恐嚇,電話內容與捷星航空7日接到的類似,據稱是從德國打來。
14家金控股東破664萬人,2022年自結獲利10日晚間全數出爐!將成為金融存股族重要參考。因為去年12月有5家金控虧損,整體金控單月虧損合計高達266.3億元,累計全年獲利進一步下滑剩下2832.7億元,較2021年腰斬,衰退50.87%。獲利前三名為富邦金3.52元、國泰金2.58元及元大金的1.72元。
2022年全年14檔金控股東人數大增104.3萬人到664.8萬人之多,獲利是不少金融存股族重要參考指標。觀察14家金控去年獲利表現,12月有5家虧損,其中虧損金額最高的是富邦金的154.9億元,其次是國泰金的112.2億元,其他像是新光金虧損67.1億元,開發金虧損15.98億元、國票金虧損4600萬元,合計這五家就虧了350.64億元。
( 2023-01-11 15:17 ETToday)
又一張旅日無腦刷神卡問世!隨台灣邊境開放,海外旅遊人數大幅攀升,有銀行內部統計,美國、日本創下去(2022)年前11月國人最想去的國家,隨著同業陸續祭出刷卡最高回饋,有銀行趁勢將回饋衝高到10%。
〔 2023/01/11 15:34 自由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 (6770) 董事長黃崇仁今 (11) 日指出,雖然手機、筆電廠商仍在消化庫存中,但預期今年半導體產業景氣將在第1季觸底,第2季可望漸好轉,下半年則將會不錯。他並鬆口,地緣政治使得半導體廠需要國際化,力積電將與印度簽署合作協議,協助建廠。
【 2023年1月11日 週三 上午11:07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
歐洲央行(ECB)管理委員會的官員,暨葡萄牙央行行長Mario Centeno在周二指出,目前升息循環的過程已經接近尾聲。
(ETToday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新年開春,聚焦第一季投資展望。法人表示,有鑑於聯準會的升息已近尾聲,多數股票已修正至歷史平均值以下,加上中國大陸經濟將在今年重新開放,亞股可望在今年享受到多元輪動的題材,今年上半年固定收益投資機會大,股市行情則可望從下半年展開。
(ETToday 記者高兆麟/台北報導)
國安基金例會才剛結束,市場從最新揭露績效發現光是去年7月至12月底已砸逾350億元銀彈買進台積電7.8萬張,超過545億元護盤銀彈6成,發揮撐盤效果。
寬量國際(QIC)11日舉行2023年第一季全球資本市場展望說明會,策略長「台灣先生」谷月涵(Peter Kurz)直言「空頭市場還沒結束」,台股先前已觸及「萬二」關卡,在美國聯準會(Fed)仍可能持續升息下,後續下探「萬一」也不無可能,但屆時就會是絕佳布局點。
不過,谷月涵強調,台股相對其他高負債比率國家安全,建議投資人保留現金或存美金,若要進場則建議選擇防禦型類股,包括生技、原物料類股均可留意。
〔自由記者歐宇祥/台北報導〕
前外資分析師、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今日表示,美元可能會進一步走升,對新興市場匯率帶來壓力。近兩年雖然外資持續賣超台股,但台股防禦性較強,將吸引避險基金進駐。他也說,目前還不是進場買股時機,台股先前曾跌到「萬二」、接下來可能更低,若跌到「萬一」,就是好買點。
〔自由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
開發金(2883)公告2022年12月自結獲利,單月稅後虧損15.98億元,全年累積獲利較2021年的350億元大減逾5成,僅163.92億元、EPS0.98元。
台積電(2330)總裁魏哲家連續3個月加碼自家股票共467張,半導體知名分析師陸行之表示,魏哲家雖然買的不多,但在產能利用率及毛利率將明顯下滑的下行周期進行時,質押持股加碼台積電股票,這對台積電的全球投資人當然有正面的意義。
陸行之分析,魏哲家的投資動作明顯不同於馬斯克在下行周期需求下滑,全球大降價前找理由大量出脫特斯拉持股。陸行之說:「雖然馬斯克是個天才,專門做改變世界的事情,但成熟度不足,又過於自傲,沒經歷過半次改變人生方向的挫敗,真是令投資人擔心的自走。」
國際數據資訊公司 (IDC)週二(10日)公佈的報告顯示,2022年第4季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低於預期,比前年大減28.1%,顯示出疫情帶來的PC市場繁榮「已經結束」。
報告表示,2022年Q4全球PC出貨量達6720萬台,年減28.1%,出貨量相當於2018年Q4,當時市場受到英特爾(Intel)供應挑戰的限制。儘管近期出現下滑,2022全年出貨量仍遠高於疫情大流行之前的水準,達2.923億台。報告指出,需求仍是一大問題,因為多數用戶現在持有相對新的電腦,且全球經濟正在惡化。
1.台積電(2330):2022年營收2.26兆元、年增超過4成,創新高。股價開盤漲1.5元至487.5元,但隨後翻黑小跌使得台股同步下壓。即將於明(12)日下午舉行法說會。
2.聯發科(2454):Q4財測低標飛過,去年營收創新高,年增超過11%,盤中突破700元。
【工商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2023年開盤6個交易日台股上漲4.71%,連帶台股基金表現也水漲船高,有3檔基金績效更是超過7%,包括:群益奧斯卡基金上漲10.22%表現最佳,其次為景順台灣科技基金的7.39%和摩根新興科技基金的7.16%。
世界銀行(World Bank)週二(10日)下調2023年經濟成長,許多國家降至衰退邊緣,主要原因是各國央行升息的影響加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仍在持續,以及世界主要的經濟引擎停滯不前。
《路透》報導,世銀表示,預計2023年全球GDP成長1.7%,這一數字是自1993年、2009年和2020年經濟衰退以外的最慢增速。在2022年6月發佈的前份「全球經濟前景」報告中,世銀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3%。
隨著美國經濟軟著陸機率提升,且聯準會(Fed)升息進入尾聲,資金開始回流電子族群,高營收、低基期的電子股成為首選,環球晶(6488)、中美晶(5483)母子同樂,2022年營收分別突破800億元、700億元,雙創歷史新高。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在長約(LTA)的保護下,抵禦半導體產業庫存調整逆風,去年12月營收維持在60億元以上水準,帶動第四季及全年營收分別達183.88億元、702.87億元,較去年同期各自成長16.73%、14.98%。
【財訊快報/劉敏夫】
外電報導指出,摩根大通銷售和交易部門認為,於美國時間週四公佈的美國通膨數據可能低於預期,將有助於推動美股熊市反彈。 經濟專家普遍預測美國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比升幅將降至6.5%,而Andrew Tyler等摩根大通分析師預計,實際數據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會比預期值低10基點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