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基金決定持續護盤,由於目前已砸545億,幾乎快達到全盛時期最大規模(1,200億)的一半,國安基金操盤手阮清華今(11)日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透露,不排除擴大護盤規模。
國安基金每季例會時間落在1月、4月、7月和10月,昨(1月10日)開完之後,下次例會要等到4月才會召開。
國安基金決定持續護盤,由於目前已砸545億,幾乎快達到全盛時期最大規模(1,200億)的一半,國安基金操盤手阮清華今(11)日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透露,不排除擴大護盤規模。
國安基金每季例會時間落在1月、4月、7月和10月,昨(1月10日)開完之後,下次例會要等到4月才會召開。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指出,Fed矢志降低通膨,即使升息抑制經濟增長,引發政治反彈,也在所不惜。
華爾街日報報導,鮑爾10日預定在斯德哥爾摩發表的演說指出,「物價穩定是健康經濟的基石,隨著時間推移,將帶給公眾無法估量的利益」;「然而當通膨位於高檔之際,可能須透過短期不受歡迎的措施,才能恢復物價的穩定,因為我們調升利率,以便放緩經濟」。
國安基金在10日召開委員會議,並決議繼續護盤,直到三個月之後的下一次例行委員會議,再討論國安基金是否續留場內。會中國安基金也公布最新的進場投資部位,從2022年7月13日國安基金獲授權進場護盤至12月底止,國安基金合計已投入545.08億元,為國安基金史上八次護盤以來第三高。
據國安基金最新公布的季報,若按12月底的收盤價,國安基金帳面虧損為11億6749萬元,扣除1.99億元股利收入之後,帳面未實現損失約9.68億元,國安基金執行秘書,也是代理部長阮清華指出,由於近幾日股市漲,已轉虧為盈不少。
星宇航空(2646) 2022年12月總營收為9.65億元,月增率56%,年增率897%。客運營收為8.21億元,月增75%,年增1670%,貨運營收為1.09億元,年增149%。累計去年1-12月營收為33.62億元,較去年增幅322%,其中,客運累計營收為22.78億元,增幅595%,貨運累計營收為9.18億元,增幅133%。
星宇航空看好2023年旅遊復甦,1月將開闢台北-河內航線及台北-宿霧航線,使東南亞航點更加綿密,屆時航點將擴增至16個,也為開航洛杉磯航線提前暖身。
電動車風潮拉高電池應用空間,外資回頭關心台達電(2308)基本面。最新出爐美系外資報告認為,台達電多項利多陸續醱酵,今年每股可賺逾16.11元,明、後年皆可交出「年賺逾2個股本」的成績單,因此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上看376元。
台達電9日獲外資買超2548張,終結連兩個交易日賣超,累計外資持股比例來到66.6%,台達電股價也因資金回籠股價漲逾4%拉出長紅棒,今(10)日預定發布去年12月與去年全年營收,盤中股價表現溫和,每股最高至286元,漲幅逾2%。
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今盤後將公告去年12月營收,因蘋果拉貨旺季已過,加上客戶調整庫存,營收為1925.6億元,月減13.5%、年增23.9%,中止連續4個月破2千億元大關,但創同期新高;第4季營收為6255.3億元,季增2.01%,年增逾42.75%,續創單季營收新高;全年營收2.2638兆元,年增42.6%,不僅首破2兆元大關且創歷史新高。
台積電原預估第4季以美金計算,季營收為199-207億元,以中位數203億元略較上季微增0.4%,以1美元兌換新台幣31.5元計算,約為新台幣6268.5億元到6520.5億元之間,季增2.23%-6.34%,中位數約季增4.29%。今公告實際營收,第4季營收為6255.3億元,雖仍創新高,但受匯率與客戶調整庫存等因素影響,並達財測換算台幣的低標。
面板大廠友達光電(2409)公佈2022年12月自行結算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80.0億元,較上月增加3.0%,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43.3%。
友達2022年第四季合併營業額為新台幣526.5億元,較2022年第三季增加5.9%,與2021年第四季相比減少43.4%。累計2022年全年合併營業額為新台幣2,467.9億元,較2021年減少33.4%。
換新鈔不必等!台銀董事長呂桔誠今日表示,為便利民眾,台銀去年提前準備,現在到台銀各分行,臨櫃就可兌換新鈔,同時,台銀全台的ATM也已裝填新鈔,「保證8成台銀ATM都有新鈔可以領」。
過新年、換新鈔向來為民眾討個喜氣的習俗,中央銀行也協調8家金融機構,將於1月13日起至 19日5個交易日,在全台454個據點提供新鈔兌換。
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波斯提克(Raphael Bostic)週一(9日)表示,聯準會應該在Q2初把基準利率提升至5%以上,然後維持一段長時間。這番言論和波斯提克在上週五(6日)的發言相呼應,他認為終點利率將落在5%至5.25%之間。
《彭博》報導,波斯提克表示,聯準會致力於解決高通膨問題,因此有必要把利率上調到5%至5.25%的範圍,以把經濟中的過剩需求的排除。
【財訊快報/劉敏夫】
外電報導指出,美國銀行方面認為,今年第一季美元匯價有機會從持續的貶值中獲得喘息之機,不過反彈估計無法持久。 儘管美元週一表現疲軟,但美國銀行預計這一態勢在第一季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逆轉,並推動歐元回歸至與美元的平價。
聚焦台股龍頭的市值型ETF再添新兵,由群益投信發行的股票代號00923「群益台灣ESG低碳50ETF」,日前獲得金管會核准募集,預定於2023年2月20日展開募集,該基金主要追蹤指數是台灣指數公司特選台灣ESG低碳50指數,在低碳足跡創造台股碳金奇蹟的趨勢下,台股市值前兩百大中,低碳密度企業股價表現相對突出。
群益台灣ESG低碳50ETF(00923)經理人洪祥益表示,考量國際淨零碳排趨勢將會左右台灣企業的營運及獲利,「群益台灣ESG低碳50ETF」在設計成份股篩選機制時強調三E特色,第一個E是指ESG,強調成分股的ESG永續經營能力,未來ESG永續經營能力越好的企業越能吸引外資,此外,ESG優良企業大多具有營運風險較低特性,遭逢大環境巨變下,能展現較佳的抵禦能力;第二個E是Carbon Emission(碳排放),其中特別以碳密度為選股指標部分,是台灣首檔採用,搶先布局低碳商機的ETF;第三個E則是ROE獲利能力,ROE是股神巴菲特最愛的指標,用來評估企業創造獲利的效率,一般而言,企業營收、獲利穩定,配息後相對容易填息,而會填息的高殖利率股,往往備受市場青睞。再進一步結合業界罕見收益平準金制度,讓配息維穩不怕被稀釋。
(ETToday 記者李道正/台北報導)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各大企業也陸續公告年終獎金的發放標準。根據人力銀行的統計,有將近8成的企業表示今年會發放年終獎金,預估平均年終約1.23個月。專家建議無論最終領到多少年終獎金,在扣除必要支出之後的剩餘資金,一定要拿去做投資,特別是在今年一月有多檔ETF要配息,投資人如果能夠在除息日前買進,就能夠參與配息,放大年終獎金。
美股四大指數6日勁揚,外資9日買盤大舉回籠,買超361.88億元,集中在大型權值股,12日重量級法說同步登場的台積電(2330),獲得外資狂掃貨2.9萬張,但八大官股券商則與外資對作、逢高賣超82.55億元,賣超台積電5,447張。
國票投顧表示,電子股回溫放量,9日電子成交值比重放大至61%,連日回升至6成以上,預期台股元月指數約在14,000點~14,800點,接下來本周有多電子重量級法說會,包括南亞科10日、台積電及大立光12日密集舉行。
因應集保、投信公司與總代理人春節前營業日及春節期間相關交易作業,基富通、中租投顧以及鉅亨買基金等三大基金平台均表示,境內外基金下單時間在19日(四)上午11點前;若於19日11:00後下單則屬1月30日之交易。
中租投顧表示,就單筆申購交易(含WiseGO申購/加碼以及母子鎖利GO加碼)1月19日下單截止時間提早至當日11:00前,若於當日11:00後下單則屬1月30日之交易。另若採扣款方式,投資人要在1月19日當日11:50前確認扣款帳戶足額供集保扣款;若採匯款方式: 投資人請於1月19日當日11:30前將申購款匯達集保指定虛擬帳戶,並提供以投資人本人姓名之匯款憑證。
2022年市場重挫,市場期待2023年可以逆轉,尤其當疫情、升息、通膨漸遠去之後,去年超跌或具成長潛力的標的將有機會竄出,新興亞股的陸股、東協、科技以及黃金等都在法人看好名單之中。
已經震盪一段時間的陸股基金近期再次成為不少法人眼中的黑馬標的。大拇哥投顧表示,大陸二十大會議之後,市場加速趕底,在一系列的防疫放寬消息與地產提振政策出爐之後即帶動上證指數止跌回升。投資陸股一定要跟著政策走,最好還要鎖定共同富裕和國家安全相關產業為宜,大陸經濟正面臨「轉大人」必經陣痛,即使看好陸股,仍要留意今年上半年新一波大陸地產債到期高峰的情況。鉅亨買基金同樣看好陸股,鉅亨買基金總經理張榮仁表示,看好陸股的原因是大陸解除防疫限制與多項針對房地產的支援政策,有助大陸經濟與需求復甦。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今日公布 2022 年 12 月份自結合併淨營收為 90.01 億元,單月營收較上月減少 10.0%,但較去年同期增加 9.5%;第四季度合併營收為 288.09 億元,較上一季減少 6.4%,但較去年同期增加 12.1%;2022 年全年度合併淨營收為 1,210.69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13.6%。
國巨表示,12 月份合併營收較上月減少,主要是當月的工作天數因年度庫存盤點而減少,且歐美客戶因聖誕及新年假期減緩拉貨所致。
台股2023年上演農曆封關前的搶紅包行情,台股9日報復性大漲378.87點、一舉收復14,700點整數關卡。台股分析師認為,電子業擺脫庫存利空,展開跌深反彈行情後,資金將回歸營運創新高個股,如元晶、鈊象等,擁基本面護體。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6日美國公布幾項經濟數據,其中2022年12月美國薪資升幅低於預期,平均時薪年增4.6%,就業市場強勁,且薪資升幅低於預期,降低市場對薪資通膨螺旋式上漲的擔憂,激勵歐美股市大漲,其中道瓊收復所有均線,表現亮眼。
通膨壓力持續影響終端需求,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鴻海有高達7成以上營收來自智慧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相關,面臨通膨高漲的逆風,勢將不利營收表現,終結多頭看法,將投資評等降評「中立」,並研判2023年營收將呈年衰退。
鴻海有55%營收來自智慧機與消費性電子產品,18%營收比重來自筆電與iPad,在摩根士丹利的觀點中,這些產品的需求都無法免除於通膨壓力影響之外,估計鴻海2023年營收將年減2%,其中,消費性產品與智慧機業務營收年減8%之多。
陽明海運昨(9)日公告2022年全年營收3759.27億元,較2021年同期營收新台幣3344.75億元,增加414.52億元,增幅為12.39%,法人指出,陽明去年前三季稅後淨利率分別為56.77%、50.74%與49.84%,以全年平均約50%的淨利率粗估,去年獲利較前年的1652.69億元增加約207.26億元,全年獲利約1859.85億元,EPS約53.26元。
陽明去年12月單月營收為163.6億元,較11月營收減少32.52億元,減幅為16.58%,較去年同期營收的351.07億元,減少184.47億元,減幅為53.4%。陽明2022年第四季全季營收共599.62億元,較同年第三季的998.13億元季減39.93%,與2021年第四季的1026.11億元相較,年減41.56%,估計去年第四季單季的稅後淨利率會有較大幅下降。